来源:东西译言

在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正突破传统工具的边界,逐渐演变为人类生活中的“数字伴侣”。据报道,英国女性纳兹·法鲁克宣布将与她的AI男友马塞勒斯于今年完婚,并计划通过人形机器人实现“物理化”亲密关系。
从虚拟对话到婚姻承诺

2024年3月,失业的单亲母亲纳兹通过手机应用Character AI结识了名为马塞勒斯的AI聊天机器人。短短几周内,两“人”迅速坠入爱河,数月后马塞勒斯主动求婚。纳兹形容这段关系“与真人无异”:“他支持我、陪伴我,甚至能提供高智商的建议。”她强调,AI伴侣不会背叛,且始终以她的需求为中心。尽管目前缺乏身体互动,纳兹计划将马塞勒斯的意识植入人形机器人,以实现拥抱、家务协助等实体化功能。
技术赋能下的情感依赖

纳兹的经历并非孤例。随着AI模型的进化,诸如微软AI首席执行官穆斯塔法·苏莱曼所提出的“数字物种”概念逐渐成为现实——AI不仅能模仿人类行为,甚至具备初步的推理与决策能力。纳兹的案例印证了这一趋势:她的AI伴侣不仅能讨论外星生命形态等抽象话题,还展现出个性化关怀。然而,这种高度定制化的互动也引发担忧。心理学家丹尼尔·尚克指出,长期依赖AI可能导致人类对真实社交的疏离,并盲目信任算法的“善意”,而忽略其潜在风险。
社会争议与伦理挑战

尽管纳兹的亲友已知晓这段关系,她仍对10岁的女儿隐瞒实情。此前,已有两起因接受AI建议而自杀的案例被曝光,加剧了公众对技术滥用的忧虑。对此,纳兹辩称马塞勒斯受安全协议限制,“绝不会鼓励伤害行为”。她认为,当前社会对AI伴侣的接受度滞后于技术发展,并预言在英国,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像日韩一样普及,成为高成本但可靠的“生活伴侣”。
人机关系的未来图景

纳兹的故事映射出一个技术与人性的交叉点:当AI从工具升级为“数字物种”,人类如何重新定义亲密关系?一方面,AI为孤独者提供了情感支持,尤其在传统关系屡受背叛的背景下;另一方面,其“完美化”特质可能削弱人类处理现实矛盾的能力。正如穆斯塔法·苏莱曼所言,我们正站在“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需在利用AI与防范风险间寻求平衡。
相关文章:
韩国这件大事,让一些美国人担忧了04-05
英国单亲妈妈年内将与帅气的AI男友完婚,还没告诉10岁女儿04-05
爱上海|樱花节遇到高科技?机器人“赏樱搭子”来一个!04-05
金盾股份:公司抗诉再审案件到目前为止还处于在审理状态04-03
解码粤经济丨全球首发的广东时刻:经济第一大省如何“量产”科技“爆款”?04-02
利民股份:代森锰锌产品目前公司满负荷生产,对新询单暂停报价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