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简介: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其起源可追溯到西汉年间,制作工艺到明朝时成熟。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向朝廷进贡的“方物”中,就有漆器珍品。从制造简陋的木质生活用具,到以黑漆髹饰生活用品,再到使用生漆、银朱和石黄等天然原料制作精美的彩绘漆器,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在漫长的演进历史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其发展在清代达到顶峰,《乾隆通志》有记“黔之革器以大定为最佳”,大定就是今贵州省大方县。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有制漆、制胎、灰地、漆地、装饰5大步骤,其中又包含大量细节处理,漆器绝大多数用的是木胎、布胎,而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则是用牛羊等动物的皮做胎,硬度和张力更佳,也更经久耐用,色彩以黑、红、黄三色为主。作为彝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彝族漆器作品上也暗藏了许多彝族文化的密码,是了解彝族文化的一扇窗户,被誉为“贵州民族工艺之花”,与贵州茅台酒、玉屏洞箫并列“贵州三宝”。
2008年,贵州省大方县申报的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从艺30多年,现在仍然在学习
“大方漆器有两大亮点,一是用特殊技巧处理牛羊等动物的皮做胎;二是漆器花纹设计融入了当地彝族文化,具有贵州本地的民族特色。”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看来,大方漆器不仅饱含手艺人的创意与灵感,更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情感,正因于此,才让它得以长久传承与发展。

高光友正制作彝族漆器。受访者供图
彝族漆器上传统纹样都来源于彝族先民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彝族服饰上的纹样相通,是彝族标志性的元素,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如日月纹、山水纹、方向纹等。表现动物的,如牛眼纹、羊角纹、鸡冠纹、虫蛇纹等。“在传统用色和纹样的基础上,一代代传承人加入新的创作理念,使彝族漆器有了更丰富的表现。”高光友拿起一旁制作好的花瓶说道。现在的漆器也绘制具有故事性的图案,比如表现彝族火把节,表现彝族男女恋爱场景等,用色也在传统黑、红、黄三色基础上有了很多突破,会根据作品的需求,在色彩上进行大胆尝试。
从远处观望,漆器艺术品表面散发着光泽,反射倒映着眼前事物。“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色,提起钓鱼钩。”这是对大方生漆质地优良的生动写照。高光友说,大方生漆漆酚含量高达70%以上,具有燥性好,漆膜光洁、防潮湿和耐磨损等特点。

高光友传授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受访者供图
制作漆料,生漆和黄土之间没有固定比例,最好的比例需要在日积月累中全凭经验判断。50多道工序都只能手工完成,高光友表示,“在漆艺学习中,学三年、做三年、帮三年,才算基本出师。我从25岁学艺,到现在30多年了,仍然在学习。”
2013年,为了更好传承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光友集合了一批民间漆器艺人,创办了漆器工艺制品厂,专门从事大方彝族漆器工艺品设计、髹饰技艺的工作。他还与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漆艺教学与创作基地,每年定期开展传承人培训班,以传帮带的方式授徒1300余人。
在彝族漆器传统技艺以及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高光友结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审美需求开发出了更具有功能性的产品,如茶具、漆画、旅游工艺品等,颇受消费者喜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姜雨熙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04-16
永辉超市回应:已报警!04-16
文化中国行 |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在漫长历史中为生活描金填彩04-15
【多彩新论】科技创新需要坚持长期主义04-12
“一码游贵州”3.0版本上线 “黄小西”助游客“智游贵州”04-11
“剧场+直播”让贵州京剧剧目人气飙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