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鲊陇村,324亩蜂糖李种植基地里,洁白的李花竞相绽放,馥郁芬芳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心旷神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果园里,一场关于果树生长的交流正在热烈进行。

彭志军(左)与夏俊交流
贵州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科长、李树课题组长彭志军,与安顺俊毅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夏俊,穿梭于花海般的果林间,仔细观察着每一棵蜂糖李树的生长态势,不时驻足讨论。彭志军一边查看,一边指出:“适当梳理枝条,能有效增加内堂光照,对提高果子品质大有裨益。”夏俊认真聆听,一边记录一边请教。这场交流,为果园的科学管护注入新的思路。
蜂糖李的种植,是一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科学的精准把控。2018年,当这片荒坡被流转用于蜂糖李种植,历经6个月的土地整备后,10000余株蜂糖李苗在这里扎根。从那时起,科学管护的大幕徐徐拉开。

蜂糖李园
花期授粉,同样是一场技术与智慧的较量。李树与油菜花同期绽放,蜜蜂被油菜花吸引,李树授粉难题亟待解决。过去,基地采用人工喷雾授粉来提升坐果率;今年,30箱蜜蜂被引入果园,这种更安全高效的授粉方式,让李树授粉有了更可靠的保障,也为果实的孕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李花盛开
刘官乡海拔1250米,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为蜂糖李种植带来挑战,也孕育着机遇。得益于这里优越的土质、气候和水质,基地产出的蜂糖李糖度高达18以上,大果率极高,平均6至8个就有1斤重,品质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果园蜂箱
在科学管护的道路上,基地并非独自摸索。作为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李课题组科技示范基地,彭志军多次来到基地指导,从丰产树形培养、保花保果,到病虫害防治、控水增糖,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让蜂糖李树在科学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今年,科学管护的成果进一步显现,花量和质量较2024年大幅提升,预计产量可达50万斤,产值约800万元。这一飞跃式增长,是科学管护成效最有力的证明。
蜂糖李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过去6年,基地年均发放工人工资50余万元,50至100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在科学管护的引领下,鲊陇村的蜂糖李产业,开启甜蜜征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梅世桂
编辑 龙海若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相关文章:
无棣:踏青露营 乐享春日好时光04-05
科学为锚,青春作帆:可复美第四届校园行-西北政法大学站圆满落幕04-03
沅水明珠破茧成蝶——解码辰溪县溪口村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密码04-03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原正厅长级干部唐林一审被判十二年九个月04-03
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文旅+影视”融合 打造沉浸式电影乐园04-03
省审计厅启动“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 奋力谱写审计监督新篇章04-03
贵州省白云区发布大风蓝色预警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