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及“肿瘤”“癌症”,很多人或谈之色变、避之不及,或讳莫如深、讳疾忌医。
其实,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00万,平均每天有1.1万人确诊。
然而,癌症又并非遥不可及的“绝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大众网·海报新闻健康短视频科普栏目《医起说》特别策划《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肿瘤防治知识,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大众网记者 吴珂洋 孙淼 济南报道
为什么许多人会谈“癌”色变呢?一方面是因为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比较隐匿,早期往往没有特异性症状,不易察觉,发现时或已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肿瘤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加之由此导致的并发症,也会加剧患者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本期,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于晓明助力广大公众,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与肿瘤打一场“有准备之仗”。
“肿瘤是机体异常细胞增殖形成的肿块,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于晓明详细解释道,两者在诸多方面有所区别,如:生长方式上,良性肿瘤生长比较缓慢,为外压式的、膨胀式的生长,恶性肿瘤则生长比较迅速,且为浸润式的、破坏性的生长;转移情况上,良性肿瘤绝大多数是没有转移的,而恶性肿瘤多伴有转移;复发情况上,良性肿瘤一般在切除后不易复发,恶性肿瘤,因为伴有转移或局部浸润,往往会出现复发;预后不同,良性肿瘤多数不会影响人的正常寿命,但恶性肿瘤,由于它对周围器官的破坏及转移,或造成机体营养缺失,往往寿命会明显缩短。
如何科学地预防肿瘤呢?首先就要了解导致肿瘤的因素有哪些。“恶性肿瘤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不可控因素,另一方面是可控因素。”据于晓明介绍,不可控因素可包括家族遗传性肿瘤,如带有先天性基因突变的乳腺癌、结肠癌等,还有部分潜在感染,慢性炎症反复刺激也会导致机体肿瘤恶变,如肝炎垂直传播、胃部HP感染等。在可控因素中,较常见的因素,如:吸烟,烟草与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关系紧密;饮酒,与食管癌、肝癌、胃癌等也有明显的相关性;肥胖,缺少运动的生活方式也与部分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关系比较密切。
近年来,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杀手”之一,因此,预防肿瘤变得尤为重要。针对遗传、病毒感染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肿瘤,于晓明建议,通过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针对上述可控因素诱发的肿瘤,他则建议,远离烟草;限制饮酒;健康饮食,多进食富含优质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均衡营养。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多晒太阳,避免静坐不动等。
相关文章:
朝“问”健康丨如何判断息肉是否会癌变?癌症筛查,这些细节不可忽视04-19
晒太阳会致癌?吃大蒜能防癌?专家解答→04-18
科学防癌 避雷这些“危险因素” |《医起说》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特别策划⑥04-18
肿瘤药市场:创新驱动下的全球竞速与中国突围战|21CC肿瘤周04-17
知名网红突然离世!留下4个孩子04-14
父母个子高≠孩子个子高04-11
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守护人民健康——岳阳楼区开展2025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04-10
为什么桃木能辟邪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