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养生保健】
春季是万物复苏之季,也是人体生理机能以及新陈代谢活跃的时期。此时适当进补,注意养生,可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春夏养阳”是许多养生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中医理论,那么除了养阳之外,春季养生还要注意什么呢?

01
养脾健胃
春天为肝火旺之时,易出现肝木克脾土,导致脾胃虚弱之症,饮食上避免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可多食白扁豆、山药等健脾利湿之品。
02
养阴生津
春季气候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身体皮肤干燥等症状,尤其是平素阴虚者,更应注意养阴生津。饮食上可以多食用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等,少食大甜大腻、煎炸多脂之物。
03
注意防病
春季气候由寒回暖,也是流行性疾病高发期,在饮食上可多摄入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柑橘、柠檬等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胡萝卜、苋菜等绿色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有维护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功能;芝麻、青色卷心菜、花菜等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多食,有助于提升人体免疫功能。
此外,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

04
衣着保暖
春天虽有阳光普照,但天气变化大,早晚较凉,衣着最好慢慢减少,不要一下子换上夏季的短袖短裤,尤其中老年人要注意保暖,不要急于减衣。
05
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舒筋活络也是养护肝脏的方法之一。由于冬季寒冷,室外运动比较少,身体的部分机能还未恢复最佳状态,因此春天运动要“慢”,更适合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慢跑等舒缓运动。
06
心情舒畅
保持心态平和有利于肝气舒达。可以找三五好友一起到郊外踏青,感受自然风光的美妙;也可以买一把甜香的水仙花、风信子回家,将春天的信息带入室内,也有利于自己的健康。
07
保证睡眠
春季肝当令,要拥有健康的肝脏,睡眠是必须要保证的。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身体机能会进行自我修复,缓解一天的疲惫。
想要拥有好睡眠,可从这几点做起:调整好睡眠时间,保证一定的规律性,按照固定的时间起床和入睡;晚餐不吃难以消化的油腻食物及肉类;下午4点以后不喝浓茶、浓咖啡等。

08
食疗调理不可少
随着气温上升,天气越来越热,湿气越来越重。湿邪容易阻滞气机,阳气郁于体内,容易出现湿疹、大便黏臭、舌苔厚腻等湿热证候。加上清明后阳气渐盛,肝木正旺,阳气升发太过,极易出现易怒、失眠、口苦、头晕目眩等肝火的表现。
此时的饮食应以清补为原则,祛湿、清肝是关键。宜多食具有养肝清肝、健脾祛湿之品,如猪肝、枸杞、首乌、茯苓、玫瑰花、木棉花、艾叶、扁豆、粳米、薏米、淮山等。少食酸味的食品,多食甘味的食品,以补养脾胃,忌食“发物”,如羊肉、公鸡,以免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引发旧疾。
推荐以下几款汤水:
赤豆土茯苓煲猪骨
赤小豆50克,土茯苓15克,炒白扁豆20克,陈皮1瓣,猪骨400克,蜜枣1枚。
【烹调】猪骨洗净、斩块,焯水备用,上料同放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1.5小时左右,调入适量盐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
【适用】湿热体质人群调理,或湿滞或湿热所致湿疹、荨麻疹、精神困倦的饮食调理。
五指毛桃土茯苓猪骨汤
五指毛桃15-20克,土茯苓15-20克,陈皮1瓣,淮山20-30克,猪骨400克,蜜枣1枚。
【烹调】猪骨洗净、斩块,焯水备用,上料同放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1.5小时左右,调入适量盐即可。
【功效】健脾胃,祛风湿。
【适用】清明前后多雨水,风湿邪气侵袭所致关节沉重、疼痛、麻痹等病证。
黄花菜豆腐排骨汤
干黄花菜(金针菜)30克,豆腐2块,排骨250克,红枣5枚(去核)。
【烹调】排骨洗净、焯水备用,干黄花菜先用清水泡发、洗净、沥干,豆腐先用油煎至淡黄色,上料同放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1小时左右,调入适量盐即可。
【功效】清肝宁神。适用于肝郁化火人群,症见情志不畅、焦虑失眠、烦躁易怒、口苦等的调治。
【注意】黄花菜请选用干品,鲜品需先焯水,然后浸泡数小时方能食用。脾胃虚寒者慎食。
三花茶
玫瑰花3克,鸡蛋花3克,杭白菊3朵,甘草3克。
【功效】疏肝清肝,祛湿气,明目。
【适用】肝郁气滞、挟湿邪所致易发脾气或郁闷不乐,目干或分泌物多,视物疲劳,时诉腹胀腹痛,大便黏,舌苔厚腻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对照自查】便秘难缠,分型应对04-13
春天除了养阳,还要注意这八点04-10
好消息!4月10日上午10点,郑州社保卡(市民卡)发放春季优惠券04-08
跟着时令吃海鲜——清明篇04-04
来了山亭,你就别想走(霸道总裁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