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表现,也称为“伦理行为”,是指 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为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它分为道德的行为(又称善行)和不道德的行为(又称恶行)两种。道德的行为是指从行为的动机到行为的效果都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不道德的行为是指从行为的动机到行为的效果都不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法律表现与法律渊源相关,法律的表现形式也称法律的渊源。我国法律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宪法和法律;第二部分是从属于宪法和法律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等。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法律具有概括性,是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其对象是一般的人,适用于反复适用多次的情况。
综上所述,法律表现是指人们在道德意识支配下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是善行或恶行,并且可以根据其动机和效果进行善恶评价。同时,法律表现也涉及法律的形式和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各种规范性文件。
相关文章:
跨越三千公里!西藏“绿电”首入江苏04-07
食用银是什么01-24
8668什么意思01-24
古象是什么01-24
菜刀什么是内刃01-24
起翘是什么意思01-24
打眼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