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内陆惊魂》《布迪·克拉维茨的学徒生涯》《第一滴血》《老板去度假》等影片闻名于世的加拿大著名导演特德·科切夫(Ted Kotcheff),于当地时间4月10日离世,享寿94岁。科切夫的家人对外证实他去世的消息,但并未透露具体原因。
他曾执导《第一滴血》,还曾因《内陆惊魂》《约书亚》两度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曾凭借《布迪·克拉维茨的学徒生涯》荣获第24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他还是电视剧《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的制片人和导演之一,参与制作长达13年。

特德·科切夫
佳作《内陆惊魂》一藏四十年
虽然特德·科切夫的导演生涯横跨六十余年,却称不上十分顺遂。他早年从电视导演起家,年轻时前往美国恰好撞上麦卡锡主义的枪口,被驱逐出境,前往好莱坞的道路被彻底斩断。转往伦敦发展后,科切夫继续在电视领域耕耘,四十岁之后,才渐渐有更多的机会拍摄大银幕作品。
然而,他早年执导的佳作如《内陆惊魂》和《布迪·克拉维茨的学徒生涯》的价值,始终未获充分发掘。之后虽得以前往好莱坞发展,执导的《第一滴血》票房大卖,但他为了自己的信念,毅然拒绝了续集的片约。

史泰龙(左)与科切夫在《第一滴血》片场
特德·科切夫于1931年4月7日出生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多伦多,父母是保加利亚所属的马其顿移民。从多伦多大学获得英国文学学位后,他便进入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先是从电视节目舞台的普通工作人员做起,没过几年,24岁的他就成了加拿大最年轻的电视剧导演。不过,科切夫一直很想去国外长见识,于是便在1957年前往英国伦敦,开启一段超过十年的异乡生活。
之所以没有像绝大多数加拿大同行那样选择到隔壁的美国施展抱负,源自科切夫刚工作没多久后一次莫名的经历。1953年,他为了看百老汇的演出,人生头一遭踏上美利坚的土地,不料回国时被边境人员逮捕,原来是加拿大警方提前将他曾参加左翼读书会的消息通报给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科切夫因此被贴上“共产主义者”的标签并遭驱逐,直到1972年才得以重新进入美国。
来到伦敦后,特德·科切夫继续靠执导电视剧和制作节目谋生,看似只是应接不暇地完成“命题作文”,却磨炼了他的导演才能,使他学会如何灵活应对各种题材和类型。“我当时做的是每周一小时的剧集选集节目,一周拍戏剧,一周拍喜剧,一周拍历史剧。你能试出自己到底擅长什么。”科切夫日后曾如此说道。

《金屋藏娇》刻画了一对夫妻由不顾一切相爱到彼此厌恶的经过
与此同时,科切夫也获得机会从荧屏转战银幕,由詹姆斯·梅森、约翰·米尔斯主演的《桃源春恋》(Tiara Tahiti)以及劳伦斯·哈维和简·西蒙斯主演的《金屋藏娇》(Life at the Top)都获得不错的评价。甚至,在此之后,刚拍完《放大》的意大利名导安东尼奥尼还请他提些建议,以便能删减20分钟。“我给的那些建议大约是要删掉18分钟的内容,出乎意料的是,他最后几乎完全采纳了。”

《内陆惊魂》曾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1971年,科切夫的《内陆惊魂》(Wake in Fright)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虽然没有获奖,但这部在澳大利亚拍摄的作品,充分展现了文明在暴力得以释放的极端环境中会变得如何不堪一击,以及所谓的男性气概如何演变为集体无意识并压抑人的本性。片中一段以快速剪辑呈现的袋鼠被真实猎杀的蒙太奇画面,其血腥及残暴程度堪称影史罕见(虽然片末注明这段拍摄由专业猎手协助完成)。
《内陆惊魂》被视为澳大利亚“新浪潮”的开山之作,后来执导了《悬崖上的野餐》《楚门的世界》等佳作的彼得·威尔,当年也曾在剧组学习。它原本有望成为科切夫第一部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的作品,不承想发行公司很快破产,影片的胶片在仓库里一放就是四十年。直到2009年的戛纳电影节,这部佳作才重见天日,马丁·斯科塞斯在为该片做导赏时,称其“让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科切夫在《布迪•克拉维茨的学徒生涯》拍摄现场
来源:澎湃新闻
相关文章:
著名导演去世04-13
多方反对美国新关税政策,表示将作出回应04-05
林奕华导演《聊斋》舞台映画版首次来京,主演张艾嘉、王耀庆惊喜现身04-05
中国驻加使馆:中方愿同加拿大等各国一道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稳定04-04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为何美国自己进了“国家紧急状态”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