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4日消息(记者 庞婷)山风如狂,呼啸着在山顶“盘旋”。处在山坳里的北京门头沟涧沟村不时有阵风袭来,敲打着门窗,窗外的旗帜被大风吹得笔直,旗杆不停晃动,镇村干部日夜值守在村委会的应急避难所,密切观测着大风的情况。
一套应急体系的实战检验
4月10日,北京市气象局发布近十年首个全市大风橙色预警。根据预警信息,门头沟山区局地阵风可达13级以上,并伴有沙尘和强降温天气。从4月11日晚开始,海拔1300米的门头沟高山玫瑰园多次监测到14级极大风速。
距离高山玫瑰园仅7公里的涧沟村接到预警后,提前安排部署各项应对措施。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锤炼出的防灾体系此刻高速运转,村支书赵志强在收到预警后,和妙峰山镇机关包村干部、镇应急驻村干部等有条不紊地安排巡查计划和应对方案。

村委会的150兆无线电台不时响起(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呼叫涧沟,呼叫涧沟,咱们这边情况怎么样?我刚才看这边最高风速挺大的,在检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4月12日10点半左右,村委会150兆无线电台响起,赵志强立刻拿起对讲机回复:“现在涧沟村一切正常,物资准备充足,请镇政府放心。”镇政府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打电话询问村里情况。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门头沟每个村都配备了电台、卫星电话,为了确保在特殊天气下能够与外界正常联络,村委会每天都会进行电台测试,一旦断电断信号,这个电台可以撑一个星期。

应急避难所里准备的物资(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4月12日上午10点多,记者与几位同行一起驱车到达涧沟村,看到村里一共准备了3个应急避难所,方便面、火腿肠、饮用水等物资一应俱全,村委会院子里放置的一台发电机已经加满了柴油,可以“随时上岗”。
向14级阵风中心靠近
与此同时,涧沟村的巡查工作从未停止。回复完镇政府的电话,赵志强准备再上山巡查一圈,排查隐患。刚从村委会出发数百米,途中遇到一位徒步游客正在向山上走去,赵志强立刻下车对游客进行劝返。
高山玫瑰园第二观景平台瞬时风速达10级左右(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十几分钟后,记者跟着巡查车到达高山玫瑰园第二观景平台,距离最大阵风风速所在地仅3公里。“不能再往前了,下车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抓紧车门,千万不要松手。”赵志强不停叮嘱着。
刚打开车门,一阵大风扑面而来,直直撞击在身体上,踉跄几步难以站稳,呼吸也变得困难,张开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就被灌入口中的大风和沙子阻断。狂风呼啸声不绝于耳,一侧的树木在大风中不停晃动。伴随大风而来的是骤降的气温,裸露在外的双手被风吹得刺痛,车里的仪表上显示车外温度仅有1℃。几乎同一时间,高山玫瑰园正在被14级大风袭击。
车辆在高山玫瑰园第一观景平台遇到横风,车身晃动不止(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现在瞬时风速已经达到10级了,咱们要抓紧时间返回。”尽管距离很近,赵志强还是需要大喊才能让所有人听到。记者和几位巡查队队员迅速上车返回。回到高山玫瑰园第一观景平台时,车辆正好处于风口,一阵风袭来,车身开始不停晃动,车窗外一个油漆桶被吹倒在山崖边来回翻滚。
赵志强和巡查队队员迅速反应,立即启动车辆离开。透过车窗,两侧的树木不停摇晃,但很少看到有树木折断,“山上的树树根抓地牢,常年经受风吹,不太容易被风吹倒。”赵志强说。

返回途中,赵志强(左)和巡查队队员将吹落在路中间的纱网固定在护栏上(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回到村里,外面的阵风一波接着一波,门窗发出巨大的声响,屋顶上狂风呼啸。正对着窗户外,有一面旗子被吹得直晃,这也是大家判断风力大小的风向标。“这面旗子处于那种耷拉的状态,基本上也就是一二级风;迎风摆动的时候,如果全面展开了,基本上就是三四级风;旗子招展开来,差不多五六级了;如果旗子连旗杆都在抖动了,风力等级差不多是七八级以上。”包村干部杜德松告诉记者。
加固的房屋与狂风对抗
简单休整后,赵志强又开始入户查看村民情况。村里有几个低保户,之前因大风被评为C、D级危房,虽然进行了加固和新建,赵志强还是不放心村民家里的情况。

张振江的院子提前做了加固和整理(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张振江的房子位于村里最高处,可以俯瞰到村里的景象。大风前一天,他特意整理了院子,用石块和木板做了加固、围挡。在外工作的女儿特意打电话叮嘱他“不管晚上听到什么被刮走了都不要出去看”。
4月11日晚上8点半,张振江和妻子像往常一样入睡,半夜12点被大风吵醒,张振江听到有东西被吹到房后的声音,准备起身出去查看,妻子担心有危险,立即拦住他,并再次强调了女儿的叮嘱。这一夜,伴着阵阵狂风,二人彻夜难眠。

赵志强(右一)到张振江(左一)家了解情况(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张振江的房子是2019年翻新盖的,特意加了保温墙。尽管外面狂风呼啸,气温在零度线上下徘徊,但他的家里却格外温暖,像是开了暖气一样。

周艳玲家阳台上摆放着一排盆栽,长势正好(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46岁的周艳玲就住在张振江家对门。预警之后,村里关闭了景区,在景区上班的周艳玲也回到家里照顾两位老人。客厅窗台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盆栽,长势正好。周艳玲闲暇时会做一些玫瑰酱,一部分会带到景区售卖。客厅地上放着一个塑料盒,里面装满了玫瑰酱,一打开玫瑰花香扑鼻。

周艳玲将做好的玫瑰酱装瓶(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记者了解到,高山玫瑰是涧沟村的特产,只有在海拔700米以上才能种植,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高山玫瑰除了可以观赏外,还可以提取精油、熏茶、酿酒、入药、食用、制酱,果实成熟后可食用。制作的玫瑰露酒酒色晶莹剔透、味道留香。

赵志强(左一)到靳云河(左三)家中了解情况(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已近80岁的靳云河是村里的五保户,和弟弟弟媳一起生活。家里的房子被一层大棚覆盖住,将大风和冷空气隔绝在外。家里的床用的是电炕,床铺上被子被烘得暖融融的。赵志强进屋时,靳云河正坐在椅子上在看电视,弟弟靳云山和妻子看到赵志强后立马热情地招呼他到屋里坐。了解到大风天气并没有对这一家人生活带来影响后,赵志强留下一句“有什么事随时跟村委会联系”便出发赶往另一家村民家里。

从山上俯瞰涧沟村(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准备物资、入户宣传、巡查村内安全、时刻关注大风情况……这些天赵志强和包村干部一直轮流“作战”,没有人知道这场大风会带来多大影响,但他们一起扛住了这场“考验”。
4月13日,村里一户人家孩子迎来满月,村民又聚在一起热闹地庆祝,欢声笑语再次回荡在这个村庄里。当晚,门头沟区降级发布大风黄色预警,赵志强和包村干部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大风过后,涧沟村漫山遍野的桃花依然灼灼绽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青年艺术家招募|让艺术重塑城乡边界,带你的创意来“搞事情”04-15
京西一个村庄与14级大风的较量04-14
今日华北、华东北部仍有大风 新疆局地有大风伴沙暴天气04-14
京包客专部分旅客列车有序恢复开行 京哈高铁等线路部分停运04-13
不顾极端大风,两名男子在北京朝阳区“顶风”动火被拘留04-13
济南今日天气晴朗 未来三天大风持续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