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而不贪,位高而廉”
“一代帝师,官至明代南京工部尚书”
......
在历史的长河中,名人故里往往是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人文精神。位于凯里市的炉山镇,便是一位明代杰出人物——孙应鳌的故里。

走进这座古镇,仿佛能感受到400多年前那位博学多才的文人气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孙应鳌,字山甫,号淮海,贵州清平卫(今贵州凯里市炉山镇)人。他自幼聪颖,好学上进,喜读诗文,善作文章。嘉靖三十二(1553)年进士,官至明代南京工部尚书。

据了解,炉山镇原为“炉山清平文化古镇”,至今已有近600余年历史。明代洪武年间始设清平堡后置清平县,是凯里的前身。明代名臣大儒、官至工部尚书的孙应鳌,是贵州古代第一位哲学家、著名诗人,他的《学孔精舍诗钞》是流传至今贵州最早的一部诗集。《黔诗纪略》称誉他是“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

史料记载,孙应鳌的学问和品德在当时的文人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在儒家文化盛行的时代,孙应鳌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对儒学的独到见解,影响了无数后来者。曾在明清两代多次被列为省级崇祀对象。自明万历年间贵州巡抚(一省最高行政长官)郭子章等请谥(文恭)获成功,并在清平(今凯里炉山)建孙文恭公祠。该祠位于炉山镇十字街,镇上居民称孙家祠堂,祠堂外观端庄大气,青砖黛瓦、门墙白线勾勒,透着儒雅气质,门前一片肃穆安静。


据介绍,孙应鳌五十岁辞官回乡,在家乡炉山镇筹建孔学宫、山甫书院、平但草堂,向家乡青年讲学,为发展贵州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如今,每逢秋季,在三洞桥旁"金碧辉煌"银杏树伴随着这些记忆,不断的吸引着游客前来追忆、观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400多年前的辉煌似乎已经沉寂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而在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访名人古迹,拜谒孙应鳌墓,举办学术交流会,表达对他的敬仰。

据悉,炉山镇是王阳明入黔时“流连久之,不忍去”之所,也是阳明先生预言“嗣当人文蔚起”之地(均据自清道光《清平县志》之“王守仁传”),在明代诞生有名臣大儒、“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孙应鳌,“救急名臣”李佑,“名御史”王木、孙裒等一大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形成了湘黔古驿道上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清平文化”。

历史是时间的见证,人物是时代的灵魂。现今,炉山镇尚存孙应鳌墓、孙文恭公祠、石总兵(辖云贵川三省)古墓、明代无梁式古建筑寺庙遗址等,均为省级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炉山镇积极挖掘旅游资源,将明代清平县衙遗址、龙王庙遗址、孙文恭公祠等自然、人文、民族特色景点景观进行整合,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通讯员:张冰冰 雷涛 周建国
二审:杨秀华
三审:王志凯
相关文章:
“黔”进东南亚,贵阳至曼谷全货机首航开启“水果空中走廊”04-03
清明假期流行“下县”赏花,县域五星酒店热度同比增长45%04-03
凯里名人——孙应鳌04-02
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于4月10日至4月12日在安顺市举办04-02
李睿在凤冈县调研04-02
红豆彬产自哪里01-27
银器哪里的最好01-27
贵州交警要审核多久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