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胜用故乡的黄土告慰二伯张菊东
昨日清晨,阴沉的天空中,丝丝细雨洒向南安市丰州英烈陵园的苍松翠柏,一场跨越时空的团圆让肃穆的陵园涌动着深沉的家国情。
从安徽宿松、合肥及深圳三地赶来的张氏后人,手捧故乡的黄土与柏枝,难掩内心的哀思。张文胜轻轻擦拭着镌刻“张菊东同志之墓”大字的碑石哽咽道:“二伯,我们来看您了!”□融媒体记者 廖培煌 通讯员 王玉茹 文/图
安徽英烈长眠泉州
时间回溯至1956年8月6日。年仅21岁的第三野战军炮三师军士教导营战炮连战士张菊东,因病医治无效长眠于泉州。
这位从安徽宿松县通德街走出的青年,将生命定格在保家卫国的征程中。由于当时通信条件不畅等原因,家人并不知道其长眠地。
此后的69年间,家族祭祖时总会在先人墓前朝南方摆上三炷香,祖父辈临终前仍念叨“菊东还没回家”的遗憾,化作后辈心中不灭的执念。
东南公益助力寻亲
2024年10月26日,东南公益协会志愿者、“我为烈士来寻亲”福建志愿队负责人王玉茹,在网上发起“为英烈寻亲”行动,其中一条“宿松籍英烈张菊东寻亲”的视频在网络上掀起波澜,共有20.8万次浏览、2000多个赞、400余条评论。网友@一期一會激动留言:“这是我妻子爷爷的亲弟弟!”@樱泪则补充道:“当年通德街参军的菊东爷爷,可能是在沿海的战斗中负伤。”
王玉茹和宿松县张氏信斋公宗族理事会会长张孝文联系上。张孝文连夜翻查族谱,泛黄的《张氏宗谱》第3982页“必芳二子名菊东”的墨迹,终于让历史与现实重叠。
宿松县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张菊东,男,21岁,安徽宿松县城关民东街,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8月6日因患脓症医治无效病故。
随后,王玉茹与张菊东四弟张应东的儿子张文胜取得联系。
跨越世纪圆家族梦
4月11日,张文胜组织家族三代11人,从宿松、合肥、深圳三地分别赶到泉州会合。离别家乡69年,长眠于泉州的张菊东终于等来了亲人。
一行人的行囊里,装着从张菊东父母坟旁取来的黄土与柏枝。“让二爷爷枕着故乡的泥土,听着熟悉的松涛。”侄媳刘玉娥红着眼眶,将宿松特产鱼面、发粑摆上供桌,家族后辈依次跪拜。
张文胜抚摸着墓碑激动不已:“父亲临终前还念叨‘菊东在南方’,今天终于能告慰所有长辈了!”
他说,这次能与二伯“相逢”,圆了几代人的心愿,得益于志愿者和南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谢谢你们帮我们家人圆梦”。
来源:泉州晚报
相关文章: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宿州:从“相加”到“相融”加快产业转型跨越式发展04-13
秦凤玉新职明确04-13
三代人千里赴约 一抔故土祭英烈04-13
安徽芜湖刮大风,一处墙体外立面掉落砸伤一外卖员!社区回应:已送医无生命危险04-12
西安市浐灞十六小举行清明节假期实践作业展04-10
南古寄宿制小学开展祭英烈研学旅行活动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