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协商”骗局高发且难立案。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建议短视频平台对“法务协商”等关键词强制添加风险提示,并进行严格筛查,尽可能压缩黑灰产引流空间。
近期,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公众警惕非法代理维权中介的诈骗行为,揭示贷款协商背后的风险,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张明(化名)因创业失败,背负了50余万元的信用卡债务,频繁的催收电话让他不堪其扰。日前,他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一条自称“专业法务”的广告,宣称可帮助网贷逾期用户通过法务协商实现延期免息。于是,他上网搜索相关帖子,看到多个“成功案例”,遂与短视频博主签订合同并支付定金。然而,不久后银行致电张明,称有人以他的名义提供虚假材料进行投诉,导致其延期和减免息费诉求被拒。
张明的遭遇并非个例。当前,非法代理维权中介经常利用网络论坛、自媒体平台等渠道发布信息,冒充各种咨询公司或法律顾问骗取金融消费者信任,发布代理维权成功的虚假案例,诱导金融消费者委托其进行代理。
消费者一旦签订协议,往往需要先支付高额费用。这些不法分子通常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申请过桥垫资,最终收取垫资费,导致消费者债务重组后的综合资金成本远高于正常银行贷款,甚至陷入连环债务陷阱。此外,消费者在提供身份证件、金融账户、家庭成员等重要信息后,个人信息还可能被非法利用或出售。
北京京臻律师事务所律师杨高范指出,“法务协商”骗局高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庞大的群体性需求,债务人在催收压力下容易病急乱投医;二是债务人普遍缺乏对正规流程的认知,易被“成功案例”“专业法务”话术和伪造案例迷惑。此类骗局难立案的根源在于不法分子多采用“线上引流+虚拟身份”模式,资金流向复杂、隐蔽性强、取证成本高。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金融纠纷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金融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乱象的联合整治,强化金融纠纷源头治理。金融机构也在加强风险提示,比如,在今年的“3·15”金融教育宣传活动中,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嘉善农商银行聚焦维护权益主题,通过情境化消保视频和组织金融知识讲座等形式,提醒用户警惕非法代理维权的危害及风险。
有专家建议,除此之外,短视频平台等也应对“法务协商”等关键词强制添加风险提示,并进行严格筛查,尽可能压缩黑灰产引流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打击非法代理维权金融黑灰产业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围绕消费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提高违法成本。二是强化技术防控与大数据监测。执法部门可与各类平台进行合作,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筛查违规内容,打击非法金融信息传播。三是持续加强消费者教育。通过案例警示与科普宣传等方式,提高金融消费者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经济日报记者 王宝会)
相关文章:
河源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提示04-13
大反转!确认系摆拍,多部门约谈!04-13
“法务协商”能让网贷延期吗04-13
安徽芜湖刮大风,一处墙体外立面掉落砸伤一外卖员!社区回应:已送医无生命危险04-12
扫码领“五险一金补贴”?提示社保“异常”速办?假的!04-12
小车“不香了”?大空间、高配置、长续航成女性消费者购车新风尚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