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VC的策略里,"攻"与"守"是驱动商业进化的双螺旋。攻,是以资本为矛探求技术无人区,用创新裂变打开产业新边疆;守,则是以生态为盾深耕产业链,通过协同赋能锻造可持续增长的护城河。这看似矛盾的战略抉择,实则是穿越周期迷雾的平衡智慧——进攻时保持战略定力,防守中孕育突破动能。
「攻守」栏目将穿透投资表象,解码CVC如何以攻守之道,在风险与机遇交织的产业丛林中开辟通向未来的道路。
本文为第五篇。
他们带着一家中国企业去东南亚创业了。
这条路径并非传统VC的常规操作模式,它既具备CVC的特点,又革新了传统CVC的投资机制,既享有自主决策的灵活性,又能够调动集团资源为项目赋能。这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也是博原资本的投资范式。
博原资本是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在中国市场的CVC,专注于深科技领域的市场化投资。在中国,博世主要有两个投资主体,一是2015年开始关注中国市场的博世创投,二则是2020年组建的博原资本。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曾公开表示:“中国是博世的重要市场和关键的技术创新阵地。我们仍将致力于在华投资,以技术创新驱动本土发展。”由此,博原资本成为博世在中国战略重仓的重要产物。
相较于其他CVC,博原资本的投资速度并不算快,成立至今投资约17起,每支基金计划投资10-15家企业。

在竞争激烈的硬科技投资领域,博原资本管理合伙人及董事长蒋红权博士强调:“我们的投资不追求数量,更在乎每个项目的质量,始终保持和创业者一起做公司的心态。”
这种做法在股权投资领域显得些许另类,但正是这种独特性塑造了博原资本的鲜明特色。作为博世首个且是唯一一个引入外部资金的体外市场化机构,博原资本正积极利用博世全球化网络,为被投企业出海及业务拓展提供强力赋能。
“中国正经历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转型,股权投资已不再仅依赖资金和流量推动创新,而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策略。许多优质企业正将目光投向海外,国际化布局成为大势所趋,一波又一波的‘下西洋’浪潮不断涌现,这也将成为博原资本下一阶段布局的重点方向。”博原资本管理合伙人及CEO朱璘向钛媒体创投家表示。
近期,「钛媒体创投家」与两位GP聊了聊博原资本的出海赋能、产业投资策略,以及与博世之间的协作。
带企业出海
站在更高层次审视市场需求。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正推动中国汽车品牌的出口和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尤其是在东南亚及其他新兴市场。然而,与之相伴的是,后续的维修、电池翻整、维护更换等本土服务配套却未能同步完善,这种缺陷将在销量进一步增长后,影响新车销售。
博世集团旗下的全球性售后平台博世车联与博原资本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并由此提出一个大胆的战略设想:如何借助博世海外完善的汽车零部件销售与维修网络,建立一个由中国团队服务中国OEM品牌的售后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利用双方在文化和沟通上的契合优势,还能通过博世车联汽配平台“即插即用”的现成解决方案,迅速实现当地汽配维修及销售服务。
基于出海协同战略,博原资本希望锁定具备成熟行业经验与本土化拓展能力的专业团队为目标合作对象,最终与汽车后市场资深创业者李晓萌达成合作。
过去十年间,李晓萌团队一直为主机厂提供第三方落地服务,自去年起,为顺应主机厂的步伐开始拓展出海业务,与中国诸多知名汽车品牌如上汽、长城等主机厂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并成功获得了在海外市场的汽车经销权。
“我能感受到海外国家车主对中国新能源车的浓厚兴趣,这是产生服务和贸易条件,但也面临很大挑战。”李晓萌表示。
以印尼为例,有3 亿人口,首都雅加达近 4000 万人,车辆众多,且 90% 以上为日韩车,日韩企业在当地已超过40年的经营,服务体系占据了客户心智。中国企业带着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后,虽当地百姓对新能源产品感兴趣,但整个体系的服务能力并非由一台车决定,这需要历史积淀,不过中国可能速度更快。
在他看来:“应将中国产品和服务进行组合与合作,而非与日韩车博弈竞争。结合博世的支持与售后服务,再加上宁德时代的售后服务,将这些中国成功的产品和服务整合为系统性优势,与日韩企业在当地经营多年的生意体系竞争会更有力。”
4月15日,博世智能出行售后与X-Motors签署博世汽车服务印尼地区总特许经营许可协议。此前2月18日,双方联合开设的印尼首家博世汽车服务旗舰店在首都雅加达开业,X-motors成功打通了海外市场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售后服务全链条。
未来,双方计划在印尼市场开设120家博世汽车服务门店,为中高端车辆提供一站式综合汽车售后服务。
朱璘强调,博世的全球网络能够极大地助力中国本土OEM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在雅加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更好地实现市场落地并服务当地客户。
这是博世车联首次将一个国家的总代理及品牌运营权交由中国企业在第三国运营,堪称一项创新且大胆的尝试。同样也是博原资本带领中国企业出海的范本。
2024年12月博原资本完成目标为15亿规模的二期人民币基金的首关。除了专注于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外,还将AI+工业和企业出海作为战略重点。特别是企业出海,不仅契合当前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还可以充分调动博世全球网络优势,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
“本土化”生态
出海并非简单的将产品销往海外,而是需要将整个产业链和服务体系实现出海属地本地化,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从而推动企业由外向内的全方位转型升级。
即便实力雄厚的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也会面临挑战。面对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单打独斗会存在诸多困难和阻碍,因此大多数出海企业更希望寻求到一位当地合作伙伴,来弥补“本土化”的短板,从而,加速市场落地,走上快速发展的高效路径。
蒋博士透露,针对中国企业出海的痛点,博原资本依托博世资源为出海企业提供对应赋能服务。
首先政策合规。博世对各地的法规、碳排放标准有着深入研究,可以为主机厂提供咨询服务。比如欧洲,除了整车之外,油车排放,电池和电池法案,碳积分,每一项要求得都很严。
尤其是汽车企业面临着文化差异、法规不同、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企业需要加强对当地市场的调研,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推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还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其次本地化供应链落地。海外市场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本地化网络,而在国内构建起来的上下游生态环境,在海外往往需要重新建立,这无疑成为一道屏障。
博世集团的业务和工厂遍及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能够快速实现零部件的本土化。尤其是在欧洲市场,拥有众多博世汽车售后服务网点,这为被投企业在售后服务领域建立合作提供了可能。
再比如,订单协同。蒋博士强调:“如果中国供应商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成为博世的供应商,我们也会协助他们在海外市场落地。”
因由博世全球业务,博原资本深刻认识到企业出海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企业拓展市场的机遇,更是应对全球竞争挑战的必然选择。
调动集团资源与被投企业协同常常是CVC普遍面临的挑战,博原资本为何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顺利推进?
这得益于博原资本的架构设计与资源整合的深层考量。核心团队由两位互补型管理合伙人组成:蒋博士拥有20余年汽车电子产业和投资经验,目前仍在博世任职,同时也在博世集团全球CVC任职17年并担任投委会成员,深谙集团战略与前沿科技投资逻辑。
另一位CEO朱璘曾是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目前已全职运营博原资本,他拥有20余年本土投资经验,可以将市场化运作与产业资源深度结合。
这种“内部产业老兵+外部市场操盘手”的组合,打破了传统CVC在跨部门协作中的壁垒,形成“集团资源+本土洞察+生态赋能”的协同模式。
蒋博士在博世总部长期任职的经历,使其对集团战略方向有着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并构建起直达决策层的高效协同机制。
据了解,在博原资本筹备阶段,蒋博士耗时10个月与博世全球管理层共同设计架构,最终确立博原作为第三方独立投资平台的定位,既依托集团产业资源,又保持市场化运作灵活性。这种设计在2020年成立时即获得博世CEO及多部门全力支持,为后续资源协同奠定基础。
例如,在评估技术路线时,博原资本可以依托博世全球468家子公司的千余名专家协助技术尽调;在投资决策中,又能通过本土团队捕捉中国市场独有的创新机会。
2023年,在对金晟新能的C轮投资即体现此优势,博原资本依托博世在汽车产业链的碳中和布局,精准押注锂电池回收赛道,同时结合本土团队对“双碳”政策的预判,推动被投企业成为行业龙头。
“整合资源、共同赋能投资将是产业投资的主流。”蒋博士向钛媒体表示。
产业重组+AI工业
博原资本目前制定了三大投资策略,这些策略都指向了整合资源,共同赋能:
产业链重组,通过拆分与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体竞争力;
工业智能与工业机器人孵化,支持工业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企业,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赋能企业出海,利用博世集团的全球网络,协助本土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
蒋博士强调,尤其是在新能源和硬科技领域需要多方面资源协同,才能孕育出行业龙头企业。传统企业或初创公司,甚至是部分刚从高校毕业的创业者,由于自身资源不足,往往难以单独成功,因此通过分拆或合资的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是更为有效的路径。
“在当前的技术发展态势下,某些技术领域很难由单一公司独立完成,这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博世集团中国区总裁徐大全也曾公开表示。
福田卡文汽车是博原资本深度参与产业链重组的标杆案例。该企业由福田汽车通过业务分拆将新能源商用车板块剥离而来,为了进一步强化技术壁垒与市场竞争力,福田汽车希望引入战略级产业伙伴。基于这一需求,福田汽车与博世等产业方达成战略共识,联合发起设立北京卡文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据公开资料显示,新公司由福田汽车出资3.25亿元持股65%,博原资本和博世创投作为战略投资方分别注资5000万元各持股10%股权。此次战略协作既强化了福田汽车的产业布局,也拓展了博原资本与博世创投的投资生态,形成双向增益。
另一个案例芯联动力也是类似逻辑。芯联动力由博原资本联合中芯集成、小鹏星航资本、立讯精密、上汽尚颀资本、宁德晨道投资等12 家产业资本共同设立,注册资本5 亿元。这种 “产业资本+ 技术方 + 车企” 的组合,形成了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到模组封装的全产业链闭环。例如,宁德晨道投资可提供电池技术协同,立讯精密可支持模组封装工艺,小鹏星航资本则带来整车厂需求洞察。
当前全球碳化硅市场由 Wolfspeed、罗姆、英飞凌等企业主导,中国企业市占率不足 10%。芯联动力核心任务是加速碳化硅技术产业化。
中芯集成将其碳化硅业务独立至芯联动力,并计划2025 年建成国内首条 8 英寸碳化硅实验线,预计年产能达 24 万片,较 6 英寸晶圆效率提升 3 倍。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技术突破+ 成本控制”,已实现车规级碳化硅芯片的国产替代。
博原资本通过博世集团的全球网络,帮助芯联动力对接欧洲车企与Tier1 供应商,例如已获得某欧洲知名车企的批量订单。
朱璘指出:“产业投资方通过拆分整合,搭建连接实业与新兴需求的平台,对于企业进入整车厂商、缩短测试周期、获取反馈数据至关重要。这种投资方式契合时代潮流,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
再看AI+工业,在大模型和工业机器人领域,前期大量投资后,产品难以落地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工业数据、私有数据、成熟流程及实际场景,只有通过资源共享和平台建设实现强强联合,才能推动这一领域的突破,逐步形成产业投资的主流趋势。
蒋博士指出,在工业产业领域,创业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背景,还必须拥有整合上下游客户和供应商的能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去年8月,博原资本联合博世集团与无锡产业集团共同成立“ 博世-无锡产业集团生成式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通过该平台,三方将持续关注和支持 GenAI 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创新项目。这也是博原资本调动产业资源、重塑产业赋能与投资价值的又一典型实践。
“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而言,他们普遍较为年轻,但要在企业级人工智能或工厂生产场景中取得成功,除了需要配备流程和工艺专家外,更必须依托丰富的产业资源,实现全方位的赋能。”蒋博士向钛媒体创投家表示。
考虑到跨国巨头在国内开展CVC的挑战,博原资本作为先行者,率先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通过架构创新激活集团资源,并借助本土化运营构建起高效的生态赋能体系,为全球产业资本参与中国科技创新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全新样本。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进入新阶段,这种“全球资源+本土智慧”的融合模式或许将释放更大的价值。
最后,蒋博士回顾道:“也许这就是缘分。40年前,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崛起,博世跟着大众、奔驰、宝马等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业务辐射到欧美乃至全球。如今,中国企业出海‘再全球化’,而博世作为全球少数在中国深耕多年的企业,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希望通过深度布局带领中国车企及其他企业走向世界。”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郭虹妘,编辑|陶天宇)
相关文章:
让优质深圳制造业产品快速走进国内大市场 深圳举办内外贸一体化拓展市场对接会04-16
一季度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多方面亮点04-16
果然视频|跑者照片随便买?中国田协出手整治马拉松拍摄乱象04-15
一家跨国CVC的“中国式”产业协同实验|钛媒体创投家04-15
刚刚,利好来了!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