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8日电 (余心蕊)近年来,四川省德昌县突出党建引领,探索“睦邻共建”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网格“近邻”、物业“暖邻”、服务“聚邻”、固本“为邻”,切实把党建工作优势和活力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和动力,不断提升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网格化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着力点,是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德昌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赖仕江介绍,德昌县已全面构建“县—乡—村—综治网格—微网格”5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体系,按照10户-50户为基本单元划分“微网格”2218个,配备专职网格员60名、兼职网格员90名、“微网格员”2218名。
此外,德昌县积极探索“邻街同管、邻院同建、邻里同创、邻居同责”四邻同治,打通街与街、楼与楼、户与户沟通障碍、情感隔阂,社区“大党委”结合主题党日建立社区“集中服务日”,每月固定一天开展服务活动。截至目前,网格员队伍累计开展各类公共服务10919件,排查整改治安隐患3741件,调解网格内矛盾纠纷1523起。
走进德昌县龙阳御府小区,郁郁葱葱的景观绿化,干净整洁的路面环境,整齐划一的停车场地,别致的红色党建标志从小区入口处一直延伸到党支部活动室。
“该小区实行的是‘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党员(网格员)’五级治理体系。”德州街道香城社区党委书记张龙珠介绍。
德昌县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带动一片”的工作思路,推动小区党组织应建尽建,建立小区党支部6个;深化老旧小区治理,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和党员带头自治,选聘“党员楼长”52名,打造“社区+网格+小组+楼栋”四级治理模式。
为推动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常态化、长效化,德昌县吸纳与社区治理密切相关的9名辖区单位副职作为“大党委”兼职委员,健全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机制,实行“微网格提出问题、物业收集议题、社区破解难题”,形成“问题反馈—资源统筹—效果跟踪”工作闭环。今年,联席协商解决网格反映问题100余个。
同时,聚焦民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构筑党组织引领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三方联动格局。坚持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组织协调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小区党员以及居民代表等多元化力量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累计收集意见建议81条,协调解决问题78项。
近年来,德昌县大力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工作下沉,常态化开展“双报到、双评价”服务,发动辖区内6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61个“两新”组织约1000余人,示范带动辖区居民参与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等共建活动210余次,全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积极推广“书记进家门”“楼栋遍访”“敲门行动”等做法,发挥社区内党员干部、退休干部、退役军人、在家大学生等各类人员特长,组建志愿服务人才队伍10支,带动300余人常态化开展邻里守望、信访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流浪救助、心理疏导、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做到“工作奉献在单位、生活服务在社区、争先创优作表率”。
积极探索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基层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县级平台统筹协调、专业赋能、项目指导等方面的功能。通过联动70家社会组织、2个街道社工站、7个社区社工室,开展夜间巡逻、环境卫生整治、文化体育活动等志愿服务100余次,服务人次3000余人。
德昌县严格落实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进一步优化社区队伍结构,目前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的持证社会工作者82名,通过考试聘用社区专职工作者9名。深入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分层分类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普遍培训班、基层骨干党员普遍培训班2期384人次。
对党群服务阵地进行开放式、亲民式、共享式改造提升,创设社区书屋、心理抚慰室等10余个功能室,面向党员群众提供日间照料、幼儿托管等服务;利用“三官一律”工作团队,依托“凤鸣”调解室、“格格”调解室、“庭停”调解室等阵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舒心驿站”,构建“群众点单、社区下单、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单”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帮助社区解决群众投诉500余起。
下一步,德昌县将紧抓党建引领这条主线,用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服务千条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德昌路径”。(完)
相关文章: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减负增实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04-14
定西市12家基层医疗机构获国家通报表扬04-14
水管破裂影响3000余户,街道紧急处理!现场这一幕暖心04-13
“三效”融合推动重点小区品质跃升04-12
英国宣布提升社区警务水平打击街头犯罪04-11
网格+民主协商,任城区走出基层治理新路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