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0日讯 巍巍沂山,层峦叠翠;生态画卷,绿意绵延。4月19日,“向‘潍’来·看未来”2025全国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行走进潍坊临朐沂山。来自全国近百家媒体的130余名记者登临“潍坊之巅”,探访这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如何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脉络、以创新为引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生态筑基:98.6%森林覆盖率的“绿色奇迹”
沂山,素有“五镇之首”盛名,森林覆盖率高达98.6%,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8.9万个,是山东省生态保护的“金字招牌”。媒体团沿玉皇顶拾级而上,云海翻涌、古树参天,百丈崖瀑布如银练垂空,引得记者连连赞叹。“这里不仅是‘天然氧吧’,更是生态治理的典范。”经济日报记者在采访手记中写道。
沂山的“绿”,源于持之以恒的生态投入。近年来,景区实施“披绿添彩”行动,完成凤凰岭绿化、神龙大峡谷造林等工程;建成52公里“美丽山河绿道”,栽植翠竹、黑松4.2万棵;创新“以水灭火”体系,建设13个消防蓄水池,铺设水网管线48.3公里,筑牢森林防火屏障。“沂山将生态保护视为生命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绿色根基。”中新社记者评价道。
文化赋能:千年镇山文脉焕新生
作为古代帝王登封的“天下第一镇山”,沂山的历史可追溯至舜帝肇封。媒体团走进东镇庙,观摩16位皇帝留下的碑林遗迹,感受“镇山文化”的厚重。“这些碑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光明日报记者表示。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此交融。沂山研学培训中心以齐长城文化、非遗传承为核心,打造剪纸、面塑体验工坊,推出全羊宴等美食,接待前来研学的游客。在齐长城非遗展厅,记者目睹孩子们亲手制作中草药荷包,体验农耕文化。“研学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新华社记者感慨道。
产业融合:“生态+”释放发展动能
依托生态优势,沂山探索“森林+康养”“党支部+产业”等模式,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在后唐家河村安置小区,青灰色楼体与山景相融,智能家居、燃气入户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以前烧柴做饭,现在用上燃气灶,生活品质大提升!”村民的笑容感染了在场记者。

景区还以“生态+旅游”激活产业潜力。全长2066米的观光索道、落差300米的高空漂流、古寺钟声与云海日出,吸引游客量连年攀升。2024年,沂山建成省级景区化村庄1个、美丽乡村18个。“沂山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协同共赢。”人民日报记者总结道。
高质量发展“潍坊路径”的沂山注解
“在这里,每一片绿叶都是发展的底气。”央视记者感叹。沂山的实践,折射出潍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探索:以生态培育筑牢绿色基底,以文化传承厚植人文底蕴,以产业融合激活乡村动能。
从98.6%的森林覆盖率到非遗研学的创新传承,从村民安置小区的现代化升级到文旅产业的蓬勃兴起,沂山以“绿”为笔,绘就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潍坊“挑大梁、走在前”增添了生动注脚。
鸢飞沂山,未来已来。这座千年名山正以生态之美、文化之韵、产业之兴,向世界展示着潍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闪电新闻记者 刘九省 潍坊报道
相关文章:
十九载科技文化传承!青岛滨海学院与企业联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04-21
全国网络名人“寻美·潍坊”走进三家博物馆04-21
宿迁市台企民企产业链对接交流会成功举办04-21
江苏盐城盐都:打造跨境电商高地助力本土企业“一键出海”04-21
贺兰县花朝节甜蜜“绽放” “花仙子”邀你共赴繁花之约04-21
特色班要培养创新人04-21
央视记者卧底交友软件,曝光消费陷阱04-20